提到类风湿关节炎,不少人会将它与 “老寒腿” 混淆,觉得不过是关节疼,忍忍就过去。可事实上,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若未及时规范干预,关节软骨和骨骼会逐渐被破坏,严重时可能导致关节畸形、功能丧失,也就是大家担心的 “致残”。不过别慌,只要早了解这 4 个常识,就能有效控制病情,远离致残风险。
第一个常识:分清类风湿与普通关节炎,别误判病情。普通骨关节炎多与年龄增长、关节磨损有关,常单关节发病,比如膝盖疼,活动后疼痛加重,休息后能缓解;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免疫系统 “攻击” 自身关节,多对称发病,比如双手同时红肿疼痛,还伴随晨僵 —— 早上醒来关节僵硬得没法握拳,且僵硬时间常超过 1 小时,活动后也难快速缓解。更关键的是,类风湿还可能影响心脏、肺部等器官,绝非 “单纯关节病”,误判延误治疗,才是致残的重要诱因。
第二个常识:晨僵不只是 “睡僵了”,是病情信号。很多类风湿患者早起时会觉得手指 “不听使唤”,以为是睡姿不好,其实这是关节炎症的典型表现。晨僵时间越长,说明炎症越活跃,关节被破坏的风险也越高。如果发现自己连续几天出现晨僵,且伴随关节疼痛、肿胀,一定要及时去风湿免疫科就诊,早诊断才能早干预。
第三个常识:规范治疗是防致残关键,别盲目停药。有些患者吃了一段时间药,感觉关节不疼了,就自行停药,结果没过多久病情复发,关节破坏反而更严重。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标是 “控制炎症、延缓关节破坏”,需要长期规范用药,比如抗风湿改善病情药物(DMARDs),能从根本上抑制免疫反应,保护关节。即使症状缓解,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,盲目停药会让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,大大增加致残概率。
第四个常识:日常护关节有讲究,避免 “雪上加霜”。除了药物治疗,日常护理也能减少关节损伤。比如避免提重物、拧瓶盖时用工具辅助,减少关节负重;选择游泳、太极等低强度运动,既能锻炼肌肉、保护关节,又不会加重磨损;天冷时注意关节保暖,寒冷可能诱发炎症发作。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,却能帮你更好地保护关节功能,避免病情恶化。
其实,类风湿关节炎并非 “不治之症”,更不是一定会 “致残”。只要早了解这些常识,及时就医、规范治疗、科学护理,就能有效控制病情,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。别让 “怕麻烦”“忍一忍” 的想法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,重视它、应对它,才能远离致残风险。